2020年底小哈出生,如今一轉眼已經到了可以添加副食品的四個月了,身為新手媽媽,連副食品這三個字都是剛剛認識啊,只好努力上網做功課,但網路上資訊派別做法五花八門,越看越是眼花撩亂不知道怎麼開始:
- 大眾派:從液體、泥糊、粥狀漸進式慢慢往固體調整,每三天一種新食材,每種食材觀察三天,致敏性食材晚點給予
- 寶寶主導離乳法 BLW (Baby-led weaning):從寶寶六個月大開始提供原型食物,讓寶寶自己決定要吃甚麼、吃多少
- 大人派:少量多樣化,跟著大人吃,只要夠軟夠小就可以直接餵食,食材添加沒有順序,黃瑽寧醫師所推崇
- 好天氣泥派:把所有食材都打成細緻滑順的泥,吃到長滿牙
其實副食品跟教養、睡眠訓練一樣,各式理論各論門派,我的作法是除了了解不同派別的做法,很重要的是也要了解這個做法背後的原因和信念,然後建立自己的中心思想,記得選擇信念,不要選擇做法,接著找一個方式平衡融入寶寶跟你的生活,就是最適合自己的做法了。記錄一下在這個百家爭鳴的世界裡,我找到屬於我自己的副食品之路。
每天少量多樣化,目標在九個月前嘗盡所有山珍海味
我在研究副食品的派別時,發現主流有兩種,大眾派的一次添加一種食物,並且每一種新食物觀察三天後沒有過敏再引入新食材,另一種則是黃瑽寧醫師所提倡的每天少量多樣化的給予副食品。黃醫師和衛福部嬰兒期營養參考手冊都有提到,科學研究已經證實,太晚給多樣性的副食品反而可能導致過敏機率升高,因此建議4-6個月開始給予副食品,不需要刻意避開或延遲給予容易過敏的東西,像是豆、肉、蛋、海鮮、花生等。
所以我決定以少量多樣化為目標來準備副食品,一來是不只是在食物方向,我相信在各方面提供寶寶豐富的刺激,越能刺激他的發展,加上我覺得大部分的人,接觸一般的食材都不會過敏,雖然可能你嘗試了50種食物以後,會遇到一個過敏源,但如果因為這樣而刻意放慢嘗試食物的時間,似乎有點因小失大。
所以即使小哈算是個中度異位性皮膚炎寶寶(嚴重的時候傷口還會流組織液的那種),不過我還是放手讓他嘗試,從四個月就開始哈哈嘗百草,甚麼都來一點,但還是有順序的從五榖根莖類、蔬果類、油鹽,進展到豆腐、海鮮、肉、蛋、魚,而遇到這些高致敏食物的話,量我會給的少一點,這也是符合衛福部兒童期營養參考手冊的建議。
不過一定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一歲以前一定不能餵食蜂蜜給寶寶喔!
黃瑽寧醫師針對少量多樣化的實際執行法,是建議大人跟寶寶一起健康吃,只要剪成小碎片,然後判斷食物軟硬度,用舌頭和上顎按壓可以壓碎的話就可以給寶寶了,他建議這樣,既節省媽媽時間又達到廣泛接觸食物的目標,但我自己在實際執行上遇到兩個問題:
撞牆一、想要副食品吃的少量多樣化,但新手媽媽根本沒有時間煮一整桌菜啊!
一天一到兩盤新鮮現煮,搭配冰磚/外食,寶寶大人都健康
因為我們習慣外食,但外食的口味太重,根本很難挑到寶寶能吃的東西…可見我們平常吃的多麼不健康。但突然要我在餵奶哄睡陪玩的無限循環中,多生出一桌好菜,根本就是要逼我回去上班啊。查了一下網路,發現很多媽媽是一次做好一整個禮拜的寶寶食物,再用冰磚加熱,但我覺得一次要處理這麼多食材,每份的量又很少,其實也很花時間。
最後我找出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衡方式,一週上一次市場備齊材料後,一天一到兩盤新鮮現煮,寶寶搭配冰磚,大人搭配外食,讓寶寶大人都健康,也不會因為需要煮一整桌菜而卻步,反而難以開始副食品之路。
撞牆二、食物要夠軟爛,能吃的食材很少啊!不然就要費時燉煮
配合不同食材,剪碎、壓爛、打顆粒、打泥混搭
一開始我還很認真尋找舌頭和上顎可以壓爛的食物來直接餵食,後來發現真的很難找到阿,除非是針對寶寶的份特意增加燉煮時間,不然還是很難達到少量多樣化的目標!
最後我決定還是入手一台隨行攪拌杯(可以參考另一篇文章,有整理我覺得極簡好用的副食品工具清單)和食物剪刀,配合不同食材,剪碎、壓爛、打顆粒、打泥混搭。遇到比較硬或脆的食材,像是菇類、玉米筍等就打成細泥較好吸收;較軟的食材顆粒就打的粗一點,像是青菜、絲瓜等,遇到可以直接壓碎的,就直接切小塊讓他吃,像是黑米、豆腐、蛋、肉末、魚等。這樣子寶寶就什麼食材都可以嘗試,還可以一餐吃到不同口感的食物喔!
烹調的口感硬度以大人吃法為主,這樣也不需要花時間燉煮寶寶的一點點食物。(根本就是媽媽愛吃有口感不軟爛的食物啊! 除非有一些特殊狀況才會特別處理,像是蛋,我們喜歡吃嫩一點或半生,但小哈要吃的部份我會分開多煮一下確定全熟。
簡單、簡單、再簡單的煮食方法:水煮,電鍋蒸或清炒
其實是因為不會下廚,哈哈哈,所以我只有三種煮法,水煮、電鍋蒸或是偶爾清炒,因為寶寶還是需要一些油脂。所以基本上就是食材選好以後,再決定如何料理。
- 水煮:葉菜類基本上水煮,就像我們一般去火鍋店一樣簡單。煮好後有時候我會淋點橄欖油和海鹽
- 電鍋:根莖果類用電鍋,一般都是外鍋一杯水,不要悶,蔬果類悶了會變黃,肉類挑選好肉,一樣用電鍋蒸,煮之前google一下專業美食部落客建議的外鍋水量就可以了
- 清炒:當然大多是葉菜,尤其是比較難入口的,甘藍菜、皇宮菜、紅莧菜,我就會清炒,多一點油脂、鹽和香氣,讓寶寶比較好入口
基本上給單一食材不混搭,其實我和哈爸大部分時候也喜歡單一食材的菜色,所以吃起來我們也開心,一樣除了特殊情況,像是想讓小哈嘗試蛤蜊,但很難處理,所以煮蛤蜊絲瓜,讓他有機會嘗到蛤蜊的鮮湯。
食材挑選 – 蔬果根莖豆魚肉蛋油,桌上弄得色彩繽紛就對了
可以參考《吃對全營養,從副食品開始》的做法,以一週為單位,囊括蔬果類/全榖根莖類/高致敏的豆魚肉蛋類/油脂,再來就是用顏色抓植物性食材的營養,混和白、紅、黃橘、綠、紫黑色,又簡單又直覺!
但如同前面講的,高致敏物我還是比較晚給,大約5個半月左右,所以第一個月還是只有蔬果/根莖類。
- 蔬菜類無腦挑選,跟著季節走最健康
- 五穀類全部讓他吃一遍
- 水果不忌生,但忌甜。像是葡萄、木瓜這類,雖然口感很適合,但實在太甜,所以我打算至少六個月再給,水果打碎後不稀釋,小哈四個月半時百香果也直接吃原汁。甜份較高的果汁部分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寶寶在一歲以前最好避免給予果汁,主要是避免肥胖和蛀牙的問題,一歲後如果要給,一天也不要超過120ml。
- 肉食要挑選軟嫩的部位,豬肉推薦”二層肉”,電鍋蒸過就超級好吃!
- 豆類是再製品,買的源頭要特別留心
先給副食品再給奶,一歲前主食仍舊以奶為主喔!
基本上寶寶一歲前主食是奶,一歲後主食是副食品,這個大方向抓穩,中間的順序和速度其實都是可以自己調配的。我自己後來是習慣先副食品再給奶,一開始是為了讓寶寶比較容易接受湯匙餵食。後來希望調整成六個月前先給奶再給副食品,六個月後再反過來。但我幾次先給奶後,寶寶真的沒胃口吃副食品,我家這隻吃貨,雖然沒胃口,他看到食物嘴巴還是會一直張開,結果有兩次餵完他整個人都不想動,接著還把食物跟奶一起吐出來,我就決定先給副食品再奶了。
份量的部分,4個月大的時候,中午給一餐副食品,我從 30ml 開始,他吃得很好的時候可以吃到 80ml 左右,步調可以跟著寶寶的需求走。小哈5個月大的時候,我們吃飯時,他會一直看著我們舔嘴巴,所以我晚餐時會再隨興熱幾個冰磚,讓他感覺有融入我們,建立全家一起用餐的氛圍。
基本上長期目標我是參考黃瑽寧醫師的《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預計8-10個月取代午餐,10-12個月取代晚餐,一歲以後就取代三餐只留清晨和睡前的兩頓奶了。
順應寶寶氣質,搭配媽媽步調,優雅育兒
寫了這麼多,我覺得一切都還是要順應寶寶的氣質,寶寶重不重吃差很多啊,然後很重要的是搭配自己的生活,找到一個可以維持優雅生活步調的方式,跟寶寶一起走副食品的路吧!
附註:副食品之路看了幾本書,改天有機會再寫出來跟大家分享。上面連結放的是”讀冊”的連結,我們很喜歡在讀冊買書,因為他有同步賣二手書,也可以徵求二手書,再加上常有一些優惠,讓養小犬這條路可以少花點錢,跟大家分享囉!
副食品系列
- 2021 寶寶副食品工具清單-極簡、超值、好用,這樣買就對了!
- 4-5個月寶寶,兩個月嘗試超過60種副食品的食材清單記錄(簡單到不需要食譜)
- 寶寶喝水大作戰-吸管杯怎麼一吸就上手
- [副食品/手指食物]媽媽心驚膽顫和寶寶作嘔的第1次自主進食
- [0廚藝媽媽的副食品實驗筆記]芋頭手指食物:芋頭手指條/無粉芋頭煎餅
- [2021副食品]手指食物/BLW第一次要給什麼?軟硬度怎麼拿捏呢?原型手指食物軟硬度心得紀錄(上)
- [2021副食品]手指食物/BLW第一次要給什麼?軟硬度怎麼拿捏呢?原型手指食物軟硬度心得紀錄(中)
- [2021副食品]手指食物/BLW第一次要給什麼?軟硬度怎麼拿捏呢?原型手指食物軟硬度心得紀錄(下)
- [0廚藝媽媽的懶人食譜]副食品/手指食物/BLW之 醜醜蒸蛋:蒸蛋也能自己拿著吃!
- [0廚藝媽媽的懶人食譜]副食品/手指食物/BLW之 寶寶的酪梨料理
- [0廚藝媽媽的副食品實驗筆記]南瓜煎餅
- [副食品/手指食物]不要再丟食物啦-餐桌禮儀訓練心路歷程
- [副食品]0廚藝媽媽DIY自製寶寶週歲蛋糕
嬰兒用品系列
- [2021固齒器推薦] 好怕寶寶不買單?!十款固齒器含蘑菇、貝親小花、Loulou Lollipop、樂雅、章魚使用心得分享
- [2021嬰兒車推薦]Babyzen Yoyo2 搭配 Cybex Aton5 提籃使用心得,只要一台就夠了!
- [2021嬰兒用品實用心得]五個必買安撫椅的理由-每個寶寶都應該擁有一個自己的寶座。
- [2021嬰兒用品推薦]Chicco Ballon安撫椅
寶寶發展遊戲系列
- [1個月]新手媽媽必收藏的寶寶發展遊戲 – 如何跟著寶寶成長里程碑玩遊戲?
- [2-3個月]新手媽媽必備的寶寶發展遊戲 – 如何跟著寶寶成長里程碑玩對遊戲?
- [4個月]寶寶發展遊戲-比副食品跟玩具更重要的事!
- [5個月]怎麼玩對寶寶發展遊戲?
- [6個月]寶寶發展遊戲,玩具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