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ngboche (4410m) > Thukla (4620m)
(前一天行程:EBC 第5日 從 Phortse 出發,經 Pangboche 到 Dingboche)
9月27日,天氣轉晴,雲還是很多,但至少已經很少下雨了。
- 08:30 出發,離開 Dingboche (4410m),筆記:裝了兩罐行進水 300 Rs
- 10:50 抵達 Thukla (4620m),午餐,入住 Yak Lodge & Restaurant Thukla
- 13:05 往上爬升,幫助高度適應,前往登山罹難者紀念碑 Memorials
- 13:55 抵達紀念碑 (4800m),遇到熱情友善的法國團請我們兩人喝熱柳丁汁
- 14:30 開始下坡回程
- 15:00 回到 Thukla
- 16:00 溫度筆記:室外攝氏 15度,室內攝氏 15度
- 17:30 晚餐
因為前一天前進到了 Dingboche (4410m) 的關係,今天的爬升只有兩百多公尺,感謝天空開始放晴,雖然雲還是蠻多,但視野開闊了起來,腳步感覺也比較輕鬆。一路上周圍的顏色逐漸趨於單調,樹林與草地都消失大半,大地呈現一種荒涼清冷的感覺,但是天地之間越來越開闊,山景也越來越壯觀,跟前幾天看到的景色有著很大的不同。
海拔緩緩上升,但因為算是好走,很快就能抵達今晚預定過夜的 Thukla (4620m),但是今天的健行不是只有到這邊就結束,我們把裝備放入房間內,先吃個午餐,下午還有行程要繼續。
我們旅行時,總會帶著和旅行的地點相關的書在路上閱讀,透過閱讀與旅行並進的方式加深對它的認識。而來 EBC 這裡健行,帶著其中一本書叫作《聖母峰之死》(Into Thin Air) (連結為讀冊生活的網頁,相當好看,推薦還沒看過的人可以看一下),這本書敘述的事件是發生在1996年五月攀登聖母峰時的一場大災難,使得眾多登山高手長眠於山上,後來也有改編成電影:聖母峰,於2015年上映,我們也有進電影院去欣賞。
因為前往 EBC 的路上其實有大量的時間可以閱讀、寫筆記、放空想事情,在我們走到 Thukla 之前這本書已經讀完,裡面的一個重要人物是 Scott Fischer,美國的一個登山家和高山嚮導,1996年帶攀登聖母峰團的時候遇上暴風雪,在登頂後下來的路上遇難。
會提到這本書和 Scott Fischer 是因為,我們下午的行程是往上爬升作高度適應,而目的地,大約位在海拔 4800 公尺處;這裡相對開闊,風很強勁也偏冷,可以看到有多個紀念碑靜靜的立在地上,它們是用來紀念那些長眠在這座山裡的人們,其中一個就是 Scott Fischer 的紀念碑。
我們的目的地只是到基地營 (EBC) 而已,跟這些目標是攀登聖母峰頂登山家們相比實在不足一提,看到連他們都失去了生命,也警醒著往來這裡的人們,登山健行一定要小心,生命只有一次。而不管是專業的登山家或是我們這些來散步的健行者們,和這大自然比起來,又都是非常的渺小而微不足道,越接近大自然,更要懂得謙卑與敬畏。
在紀念碑附近待了一陣子,看到書中人物的紀念碑,還有著許多應該也是當代很知名的登山家,令人不勝唏噓。但是這裡的風有點大,雖然有帶毛帽和防風的裝備,吹久了似乎還是感覺到頭開始不太舒服,因此我們開始準備回去 Thukla 休息。
這時候一個感覺上非常歡樂的法國團體也到了這邊,為什麼說他們很歡樂呢?因為到了高海拔以後,基本上大家走路的動作都不大,講話和笑聲也不會那麼中氣十足,也不是說刻意省力,而是說因為動作太大會費力,自然而然的就會收斂一些。而他們靠近我們之前談話和笑聲就已經吸引我們的注意,看過去時還加上肢體的擺動,所以直覺上就是個很活潑、歡樂的團體。
他們看到我們是才兩人的團,立刻熱情的過來加油打氣,還請他們的嚮導拿出背包中的大型保溫壺,倒了幾杯熱的柳丁汁請我們喝,說是山頂上很冷,邊聊天邊喝杯熱的暖暖身體吧。這溫熱的柳丁汁一喝下去不只身體暖了,連頭都不痛了,而且也非常暖心;離開前也不停的吆喝加油,希望彼此都能平安順利完成這趟旅程。(如果有去過一趟 EBC 的朋友們應該可以體會,在快五千的高度,能夠行進間從背包中拿出熱的柳丁汁是多麼令人羨慕的一件事,還能與別的山友分享,就更令人佩服了。)
下一篇:EBC 第7日 從 Thukla 出發,到 Lobu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