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一下下!
等他一下下!
拜託,再等他一下下!
那天有長輩來找小哈玩,爸爸很開心的跟正在和小哈玩木頭軌道的長輩說「那個橋他可以自己拼」
*一秒過去
「喔,沒關係,我拼給你看」
我們在旁邊超想吶喊,可以等他一下下嗎? 如果你再等一下下,你就會發現他可以自己做到。
畢竟身為身邊只有一隻小哈的媽媽,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這樣,但小哈從小就是一個很有自己時區的孩子,還不到一歲,已經可以聽懂很多指令,前提是如果你能等他一下下!
印象中大約十一個月左右,姨媽請他去把房間的燈關起來,他就可以自己從客廳走進房間,把電燈的開關完全關掉(我們家有三個, 需要搭配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XD),然後走出來,看著一臉驚嚇的姨媽。
在他一歲以前,我們給他指令的時候會慢慢說,說完一次我們會等個至少3~5秒,然後再說一次,通常會盡量重複三次以上,我們才會放棄,認為可能是他做不到,或是不願意做。這個習慣養成是因為大約在他七個月左右,我們無意之間發現他的反應都需要好長的時間XDDDD,我指的是一些認知相關的反應,而不是感官或是反射的反應等。等待常常會等到一些令人驚喜的事,讓我不禁聯想到,應該是因為嬰兒的神經真的比較大條,所以傳送需要時間,覺得科學上好合理後,漸漸的就習慣了這樣的節奏,後來才發現很多時候,大人是不會給孩子反應和思考時間的,因為我們會先預設他不會,他不想,他又想來亂…
想到小哈打翻東西的
等他一下下!
等他一下下!
拜託,再等他一下下!
那天有長輩來找小哈玩,爸爸很開心的跟正在和小哈玩木頭軌道的長輩說「那個橋他可以自己拼」
*一秒過去
「喔,沒關係,我拼給你看」
我們在旁邊超想吶喊,可以等他一下下嗎? 如果你再等一下下,你就會發現他可以自己做到。
畢竟身為身邊只有一隻小哈的媽媽,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孩子都這樣,但小哈從小就是一個很有自己時區的孩子,還不到一歲,已經可以聽懂很多指令,前提是如果你能等他一下下!
印象中大約十一個月左右,姨媽請他去把房間的燈關起來,他就可以自己從客廳走進房間,把電燈的開關完全關掉(我們家有三個, 需要搭配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XD),然後走出來,看著一臉驚嚇的姨媽。
在他一歲以前,我們給他指令的時候會慢慢說,說完一次我們會等個至少3~5秒,然後再說一次,通常會盡量重複三次以上,我們才會放棄,認為可能是他做不到,或是不願意做。這個習慣養成是因為大約在他七個月左右,我們無意之間發現他的反應都需要好長的時間XDDDD,我指的是一些認知相關的反應,而不是感官或是反射的反應等。等待常常會等到一些令人驚喜的事,讓我不禁聯想到,應該是因為嬰兒的神經真的比較大條,所以傳送需要時間,覺得科學上好合理後,漸漸的就習慣了這樣的節奏,後來才發現很多時候,大人是不會給孩子反應和思考時間的,因為我們會先預設他不會,他不想,他又想來亂…
想到小哈打翻東西的第一次,我正要好好跟他說,小子就跑走了,沒有把他抱回來的我,幾秒後發現,原來他是跑去廚房拿了抹布,要來把地板擦乾淨…
跟小小孩相處的時候,記得給他們時間感受、給他們時間思考、給他們時間表達,給他們時間動作,然後你會發現,孩子懂得遠比你預期的多更多。
第一次,我正要好好跟他說,小子就跑走了,沒有把他抱回來的我,幾秒後發現,原來他是跑去廚房拿了抹布,要來把地板擦乾淨…
跟小小孩相處的時候,記得給他們時間感受、給他們時間思考、給他們時間表達,給他們時間動作,然後你會發現,孩子懂得遠比你預期的多更多。
#育兒#育兒生活#育兒日常#教養#正向教養#親子#媽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