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阿公阿嬤來幫”Q4”生日的小哈、我本人、哈爸、我姊、我妹一起慶生(這就是為什麼蠟燭是問號了….) 小哈跟大家在姨媽家玩,我和姨媽出去買東西,一進門,小子就衝了過來,拿著斷掉的髮箍,一臉緊張的樣子。原來,他剛剛發現姨媽的紅色髮箍這麼漂亮又好玩,往裡面凹、往外面拉、我凹、我拉、我凹、我拉,然後看看可以往外拉多遠,啪!就gg了
:怎麼辦? 那可以修理嗎?
:髮箍是誰的?
:姨媽的
:哇,那姨媽的髮箍壞掉了怎麼辦?
:對不起
孩子能”自在”的說對不起,看起來輕描淡寫的一件事,但媽媽心裡很澎湃。小哈前陣子有時候開心起來,會揮手打我或哈爸,我們會跟他說很痛!!!! 請他說對不起,我當時很直覺反射,要讓他理解這是不對的行為,他必須學會說對不起,至少付起言語上道歉的責任。前兩三次他還正在學習說話的時候,他會跟著我們說「起」,但當他說話開始變得流利,他反而開始拒絕說對不起。有幾次,我會跟他說,因為很痛,我不喜歡,所以我不想跟你玩了,我要在旁邊休息一下,然後當然他就會一直跑來拉一拉你,在你身上滾一滾,然後我們就這樣僵持,有一次甚至堅持了快一小時,他才過來跟我說對不起。
直到某一天,我在拿東西時不小心打到他,反射性地跟他說對不起,他竟然笑得很開心,當下我才突然發現,原來,以前他還小的時候,如果我不小心碰撞到他,我的第一反射都是有沒有怎麼樣,有沒有受傷,你還好嗎? 抱抱等等,大概心理不覺得他懂,所以沒有跟他說對不起,然後我就再跟他重複了一下,因為媽媽不小心打到你你可能會痛,所以媽媽要跟你說對不起。然後在接下來的一陣子當中,我都會把握機會跟他說對不起,並且解釋為什麼要說對不起。默默的某天,他打了我後(通常一開心起來,就很容易揮手打人以為這是玩耍的一部分…) ,說起對不起突然變得很自在。#原來身教是這麼一回事
想起蒙特梭利課堂中提到,三歲以下的孩子,我們不要求他們打招呼、說再見等等禮儀的語言。因為孩子的意識發展還沒有到這部分。0-3歲是吸收性心智主導的年紀,這時候,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示範(也就是身教)和等待(等待孩子的發展)。三歲之後,孩子會慢慢的把之前吸收的成果表達出來,這時候就會變成一個移動照妖鏡了…..XD(其實我覺得語言爆發也是照妖鏡,之前爸媽在家會說什麼現在都會不小心就蹦出來,很可怕阿XD)
教養從看書理解到實現真是一段緩慢前進的累積
#育兒#育兒生活#育兒日常#教養#正向教養#蒙特梭利#在家蒙特梭利#吸收性心智